母婴阻断方案是针对孕妇感染某些可通过母婴传播的疾病(如艾滋病、乙肝等)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旨在降低这些疾病从母亲传播给婴儿的风险。具体方案会根据所感染的疾病种类而有所不同,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母婴阻断方案概述
孕妇用药:在怀孕期间,根据孕妇所感染的疾病种类和病情严重程度,医生会开具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以降低孕妇体内的病毒载量,从而减少母婴传播的风险。
婴儿出生时用药:婴儿出生后,会立即给予相应的药物或免疫制剂,以增强婴儿的免疫力,进一步降低感染风险。
人工喂养:对于已感染某些疾病的母亲,医生会建议采用人工喂养的方式,避免通过母乳喂养传播疾病。
二、针对乙肝的母婴阻断方案
孕妇未感染乙肝病毒:
新生儿需在出生后12小时内注射第1针乙肝疫苗。
此后在1月龄、6月龄分别注射第2、第3针乙肝疫苗。此时新生儿产生抗体率高达97%-100%。
孕妇已感染乙肝病毒:
新生儿需在出生后12小时内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率可以高达95%。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注射部位应与乙肝疫苗分开。
如孕妇妊娠20-32周时,HBV-DNA水平较高(如>2.0×10^5国际单位),需在医生指导下口服抗病毒药物,以降低分娩时的病毒水平。
出生后继续按照0-1-6月的程序完成乙肝疫苗的接种(即出生24小时内注射第1针,1月龄注射第2针,6月龄注射第3针)。此时新生儿的乙肝病毒阻断率可达99%以上。
三、针对艾滋病的母婴阻断方案
孕妇用药:艾滋病病毒感染妇女在怀孕3个月(28周)时开始使用抗艾滋病病毒的药物,以降低体内的病毒载量。
产科干预:对于病毒载量较高或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孕妇,建议选择剖宫产以降低母婴传播的风险。
人工喂养: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应避免母乳喂养,选择品质优良与安全的母乳替代品进行人工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