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方法,尤其适用于乙肝五项全阴性(未感染且无免疫力)或HBsAb滴度不足的人群。以下是详细的接种指南,涵盖流程、注意事项及常见问题解答:
一、接种前准备
-
确认接种必要性:
-
乙肝五项全阴性: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均为阴性,说明未感染且无免疫力。
-
HBsAb滴度不足:若既往接种过疫苗,但复查显示HBsAb<10mIU/mL,需补种加强针。
-
高危人群:如医务人员、乙肝患者家属、血液透析患者、静脉药瘾者等,即使抗体水平正常,也可定期加强。
-
排除禁忌症:
-
绝对禁忌:对疫苗成分(如酵母、铝佐剂)严重过敏者。
-
相对禁忌:
-
发热(体温>38.5℃)或急性感染期:建议暂缓接种,待康复后进行。
-
妊娠期:虽无明确证据表明疫苗对胎儿有害,但一般建议产后接种(除非处于高暴露风险环境)。
-
免疫缺陷者(如HIV感染、器官移植后):需咨询医生,可能需调整接种剂量或方案。
-
咨询医生:
-
若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肾病)、过敏史或正在服用药物(如免疫抑制剂),需提前告知医生,评估接种风险。
二、接种流程
1. 标准接种程序(0-1-6月方案)
-
第一针:任意时间(基础免疫)。
-
第二针:第一针后1个月(加强免疫)。
-
第三针:第一针后6个月(巩固免疫)。
-
适用人群:未接种过乙肝疫苗或乙肝五项全阴性者。
2. 加速接种程序(0-7-21天方案)
-
第一针:任意时间。
-
第二针:第一针后7天。
-
第三针:第一针后21天。
-
适用场景:需快速获得免疫力者(如即将前往乙肝高流行区)。
-
注意:加速程序完成后,需在12个月后加强1针,以维持长期保护。
3. 补种加强针
-
适用人群:
-
既往接种过疫苗,但HBsAb滴度<10mIU/mL。
-
高危职业者(如医务人员)定期复查发现抗体下降。
-
方案:仅需接种1针(10μg或20μg剂量,根据疫苗类型和医生建议)。
-

三、接种后注意事项
-
留观30分钟:
-
接种后需在接种点观察30分钟,以防急性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皮疹)。
-
局部护理:
-
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抓挠或沾水,防止感染。
-
若出现红肿、疼痛,可用干净毛巾冷敷缓解。
-
全身反应处理:
-
轻度反应:如低热(<38.5℃)、乏力、头痛,通常1-2天自行缓解,可多饮水、休息。
-
严重反应:如高热、持续呕吐、意识模糊,需立即就医。
-
饮食与生活:
-
接种后1周内避免饮酒、辛辣食物,减少对免疫系统的刺激。
-
避免剧烈运动,保证充足睡眠。
-
记录接种信息:
-
保存接种凭证,记录接种时间、疫苗批次,以便后续补种或查询。
四、接种后效果评估
-
检测抗体时间:
-
完成全程接种后1-2个月(如按0-1-6月方案,可在第8个月检测)。
-
加速程序完成后,需在12个月后加强1针,再检测抗体。
-
抗体阳性标准:
-
HBsAb≥10mIU/mL:表示获得保护性免疫,无需补种。
-
HBsAb<10mIU/mL:需补种1针加强针,1个月后复查;若仍不足,可重新接种全程疫苗。
-
抗体持续时间:
-
多数人抗体可维持5-10年,甚至更久。
-
高危人群建议每3-5年复查抗体,必要时补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