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我国已批准普通干扰素(IFN-α)和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IFN-α)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目前的乙肝治疗方式为:
①:口服的核苷类似物:核苷类似物可以有效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目前被应用的有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这些核苷类似物的优点是“有效性、易行性、安全性”,但是也有疗程不固定、易发生病毒耐药、停药后易复发等的缺点。
②:干扰素注射:干扰素包括普通干扰素和聚乙二醇干扰素,它是一种生物制剂,通过调节免疫来抗病毒感染。干扰素治疗的优点是有固定疗程、不产生病毒耐药、血清转换率高且应答持久、具有调节免疫和抗病毒双重功效;缺点是需皮下注射、价格较高、不良反应较多(流感样症候群、骨髓抑制、精神异常等)有妊娠、精神病、酗酒、失代偿期肝硬化、甲状腺疾病等禁忌症。
替诺福韦,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是一种由美国Gilead Sciences(吉利德)公司生产的新型核苷酸类逆转录酶抑制剂,通过抑制HIV-1逆转录酶的活性抑制HIV病毒复制。替诺福韦是世界卫生组织WHO艾滋病治疗指南推荐的艾滋病抗病毒一线药物。在国内被列为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一线药物。继TDF后,吉利德公司开发的乙肝一线药物Vemlidy(替诺福韦二代,简称TAF)在2016年年底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
2017年年底,印度Mylan公司宣布吉利德TAF授权仿制药HepBest在印度正式上市,TAF仅以十分之一的剂量就可达到甚至超过TDF的疗效,并且副作用也要比TDF小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