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4日,(NMPA)批准了新的乙型肝炎药物TAF(富马酸替诺福韦丙泊酚),该药在中国市场上用于治疗成人和青少年(12岁以上,体重超过35公斤)的慢性乙型肝炎。TAF(韦立得)一直被称作TDF(富马酸替诺福韦酯)的升级版,那么作为新一代的乙肝抗病毒药物,TAF(韦立得)在疗效及安全性等方面都有哪些与众不同的表现呢?
TAF
1、作用机制方面。TAF(韦立得)具有靶向性肝药物作用机制的特点,当TAF(韦立得)低于TDF 1/10剂量时,具有很高的抗病毒作用,从而减轻了对骨、肾的损伤。2。治疗效果。TAF(韦立得)和TDF均能强烈抑制病毒复制,但TAF(韦立得)的转氨酶(ALT)较好。他们之间的差异反映在48周时。到144周,HBeAg阳性人群的丙氨酸转氨酶正常化率增加了10%左右。可见,TAF(韦立得)在转氨酶正常化中表现较好。在美国肝脏会议期间,有报道称,转氨酶的恢复意味着肝脏疾病进展的延迟和肝细胞癌风险的降低。

韦立得
3.安全。TAF(韦立得)对骨密度和肾功能的不良影响小于TDF。无论患者过去是否有骨密度降低或肾损伤,使用或更换TAF(韦立得)都可以减少这两种损伤。因此,2017年版的“欧洲慢性乙型肝炎临床实践指南”也建议使用富马酸异丙酚(TAF)或恩替卡韦(ETV)治疗有肾功能风险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于先前接受过口服抗病毒治疗的患者,TAF(韦立得)应优于ETV。4、耐药性方面。研究截止至144周时,TAF(韦立得)相关耐药发生率为0%。总的来说,TAF(韦立得)负责疗效、安全性和耐药性。所以能够成为新一代的乙肝治疗首选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