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证据表明,长期抗病毒治疗可显著降低乙肝肝硬化或肝癌的发病率,许多临床指南已将抗病毒治疗作为预防和治疗乙肝相关肝癌的重要手段。然而,仍有少数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未能逃脱肝癌的魔爪。为什么他们面临不同的癌变风险?它与核苷(酸)类似物的类型有关吗?
TAF
美国学者对“不同核苷(酸)类似物在亚裔和非亚裔人群中降低肝癌(HCC)风险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其共纳入了822例慢乙肝患者,其中有20%的人曾接受过其他抗病毒治疗,18%的人有肝硬化,63%是亚洲人。研究发现,替诺福韦和恩替卡韦对降低肝癌风险有不同的作用。
TAF
在亚裔人群中,TDF治疗的患者肝癌的发生率要低于恩替卡韦治疗的患者。至于TDF与ETV这两种药物抑制肝癌作用的差异,当前对此的解释之一是TDF可诱导IFN-λ3表达,可产生一些抗病毒蛋白,表现出额外的抑制肿瘤的作用。除了TDF,还有一个TDF的升级版——TAF(韦立得),不仅具有靶向肝脏、强效抑制病毒、转氨酶复常率高(进一步降低肝癌发生风险)的特点,还具有零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