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F(韦立得)肾毒性作用是一种低毒低残留的毒理作用,在我国已上市的乙肝药中,TDF(阿德福韦酯)和替诺福韦均有明显的肾毒性作用。这两种药物在肾脏代谢过程中,更容易在肾脏近曲小管内蓄积,对肾小管有毒性作用。血磷含量下降,肌酐浓度升高;用阿德福韦酯治疗5年后,肌酐升高的发生率为3%~8%,血磷降低10%~20%左右,轻度低磷血症的发生率在10%~20%之间,补磷后恢复正常。与阿德福韦酯相比,TDF可使肾组织损伤严重,血清肌酐升高0.5%~2.8%,血磷降低4%左右。但服用阿德福韦酯后出现肾损害的患者在TDF治疗后也出现了肾损害。
TAF(韦立得)
而阿德福韦和TDF则是另一种不可缺少的乙型肝炎药物。用阿德福韦或TDF治疗时,不存在与拉米夫定、替比夫定和恩替卡韦交叉耐药的情况,但与三种药物发生反应或耐药。同样,TDF具有很强的抗病毒活性和很低的抗药性,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一线药物。肾毒剂的剂量依赖性与阿德福韦酯和肾毒剂有关。也就是说,剂量越大,肾毒性越强。如果保持药物的抗病毒作用,降低药物的肾毒性怎么样?吉利德针对美国TDF化学知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改进,形成了替诺福韦二代结构。
TAF(韦立得)
为什么TAF(韦立得)肾毒性降低?说明替诺福韦原药具有不同的抗病毒活性,在消化道内难以吸收。三苯氧胺是替诺福韦的前体药物,有消化道吸收作用。抗病毒药在吸收肝细胞后可以转化成新的替诺福韦原型,起到抗病毒治疗的作用。但tdf的半衰期很短,需要大剂量才能有效抵抗病毒(每天300毫克)。但高剂量也会增加中国药物的肾脏毒性。和TDF一样,TAF(韦立得)也是替诺福韦的先导药物,TDF进入人体后可以转化成抗病毒活性的原型替诺福韦。和TDF相比,TAF(韦立得)的半衰期明显延长,TAF(韦立得)在不到TDF/10剂量的情况下,可以达到相同的抗病毒效果,并且可以明显降低药物对肾脏的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