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乙型肝炎指南更新,新版指南将是tdf和韦立得(TAF),而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不推荐作为推荐的核苷酸类似物。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免疫治疗是关键,因病施治是首要,所以对于新版指南中推荐的系统药物的基本原则是强效低耐药性,更积极的影响建议使用强效低耐药性相关药物。另外,如果最初使用的药物是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即使病毒控制良好,也应对治疗进行调整,也就是说,如果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没有耐性症,应建议病人使用TDF或韦立得(TAF)等低耐性症药物。
韦立得(TAF)
乙型肝炎病人的治疗发展过程中,最令世界医界头疼的问题就是对乙型肝炎病毒进行耐药性分析,如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等耐药率较高。随着TDF的出现,HBV耐药性分析的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改善,TDF已有8年无耐药性的临床应用研究记录。尽管TDF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慢乙肝抗病毒药物治疗的研究现状,但长期服用会对肾脏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降低骨密度的风险,所以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以及老年患者等高危人群,还不太了解。
韦立得(TAF)
韦立得(TAF)其抗病毒作用类似于TDF。此外,体外试验显示,韦立得(TAF)在人原代肝细胞中产生的浓度比TDF高出5倍,韦立得(TAF)能够通过直接“靶向”肝脏而减少治疗组分在全身和其它企业组织中的大量增加。在减少临床应用的同时,还能提高其抗病毒效果,并能很大程度上避免人体内其它器官受到毒性损伤。韦立得(TAF)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得到两次国际3期研究(108号和110号)的数据技术支持,研究共对1632名慢乙肝患者进行了分组(其中334人在中国社会中接受心理治疗)。在96周的治疗中,未发现有替诺福韦耐性,韦立得(TAF)明显改善了骨和肾的安全性参数。所以,对新版指南的更新,在药物选择上强调了“强效、低耐药性”的原则,优先推荐耐药相关细胞屏障功能极高的韦立得(TAF)和TDF作为抗乙肝病毒治疗一线的首选药物,可谓众望所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