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外乙肝权威指南的不断调整推荐一线治疗药物,如韦立得(TAF)替诺福韦二代等耐药性低的强效药物,韦立得(TAF)替诺福韦二代以其良好的抗病毒效果和骨、肾安全性受到越来越多国内临床医生的青睐。韦立得(TAF)替诺福韦二代治疗慢乙肝的两大技术核心将进行III期临床研究108&110研究的5年随访调查数据信息,韦立得(TAF)替诺福韦二代在我国保持了以往较强的抗病毒作用,在骨和肾脏安全性方面的整体表现良好,韦立得(TAF)替诺福韦二代为进一步在我国广泛应用于CHB治疗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韦立得(TAF)替诺福韦二代
临床试验共纳入1248例慢乙肝患者按2∶1.180的比例将患者分为韦立得(TAF)替诺福韦二代组和替诺福韦TDF组,替诺福韦TDF组96周后接受韦立得(TAF)替诺福韦二代治疗,202例144周后接受韦立得(TAF)替诺福韦二代治疗,两项研究5年分析的有效性主要终点是治疗240周时的病毒学抑制率(定义为病毒抑制,即HBV DNA<。29 IU/mL),其他没有终点的效果包括ALT正常化率、血清学反应、肝纤维化变化和基因型耐药性等指标,这些指标可以在研究的发展过程中持续评估,研究的安全性终点包括不良事件(AE)、异常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如LDL—C和淀粉酶升高)以及骨和肾脏中各种安全性标志物的变化。
韦立得(TAF)替诺福韦二代
在不同的有效性研究终点方面,韦立得(TAF)替诺福韦二代治疗组的5年病毒学抑制率为93%,从替诺福韦TDF转换为韦立得(TAF)替诺福韦二代治疗2年或3年的患者的病毒学抑制率分别为96%和92%,韦立得(TAF)替诺福韦二代治疗实现并保持了相似的高病毒抑制率,对于基线病毒载量低、中、高的患者韦立得(TAF)替诺福韦二代治疗的ALT复常率均高于替诺福韦T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