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常见的肝功能异常指标是什么

肝功能异常指标反映了肝脏在代谢、解毒、合成等方面的功能状态,常见的肝功能异常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一、反映肝细胞损伤的指标

  1. 谷丙转氨酶(ALT)

    • 功能: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当肝细胞受损时,ALT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血清ALT水平升高。
    • 临床意义:ALT升高是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常见于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酒精性肝病等。
  2. 谷草转氨酶(AST)

    • 功能:同样存在于肝细胞内,参与氨基酸的代谢过程。
    • 临床意义:AST升高也提示肝细胞损伤,但与ALT相比,AST在心肌细胞中的含量也较高,因此AST升高还可能与心肌梗死等疾病有关。在肝脏疾病中,AST/ALT比值的变化有助于判断肝细胞损伤的类型和程度。

二、反映胆红素代谢的指标

  1. 总胆红素(TBIL)

    • 功能:是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的总和,反映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
    • 临床意义:TBIL升高常见于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和梗阻性黄疸等疾病。
  2. 直接胆红素(DBIL)

    • 功能:经过肝脏处理后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形成的胆红素,可直接排入胆汁。
    • 临床意义:DBIL升高提示胆汁排泄受阻,常见于胆道梗阻、肝内胆汁淤积等疾病。
  3. 间接胆红素(IBIL)

    • 功能:未经过肝脏处理的胆红素,主要来源于衰老红细胞破坏产生的血红蛋白。
    • 临床意义:IBIL升高常见于溶血性疾病,如溶血性贫血等。

三、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指标

  1. 白蛋白(ALB)

    • 功能:由肝脏合成,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具有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运输物质等多种生理功能。
    • 临床意义:ALB降低提示肝脏合成功能减退,常见于肝硬化、慢性肝炎、营养不良等疾病。
  2. 前白蛋白(PA)

    • 功能:由肝细胞合成,半衰期较短,能更敏感地反映肝脏的合成功能和早期损伤。
    • 临床意义:PA降低常见于急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肝脏疾病,也可见于营养不良、恶性肿瘤消耗等情况。
  3. 胆碱酯酶(CHE)

    • 功能:由肝脏合成,可反映肝脏的合成和储备功能。
    • 临床意义:CHE降低提示肝脏合成功能受损,常见于有机磷中毒、肝炎、肝硬化、恶性肿瘤等疾病。

四、反映肝脏纤维化的指标

  1. 透明质酸(HA)

    • 功能:由肝内皮细胞摄取分解,少量进入血循环。在肝脏受损时,血中HA水平升高。
    • 临床意义:HA升高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是反映肝纤维化的敏感指标之一。
  2. 层粘连蛋白(LN)

    • 功能:与肝纤维化活动程度及门静脉压力呈正相关,是反映基底膜更新的重要指标。
    • 临床意义:LN升高常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有助于判断肝纤维化的程度和预后。
  3. Ⅲ型前胶原肽(PⅢP)

    • 功能:是反映肝内Ⅲ型胶原合成的指标,与肝纤维化形成的活动程度密切相关。
    • 临床意义:PⅢP升高提示肝纤维化处于活动期,是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指标之一。
  4. Ⅳ型胶原(Ⅳ-C)